创造成本领先
决定成本在价值链中的行为的一些主要成本驱动因素是: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可以通过使用更有效的生产方法来提高产量。规模经济还产生于间接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不成比例的增加。另一个规模经济来自于将研发和推广成本分摊到更大的销量并创造成本领先地位的能力。但规模经济不会无限期地发展下去。在某种程度上,规模不经济可能会出现,因为规模会导致复杂性和人员困难。
学习
成本可以通过学习的效果而降低。人们学会了如何更快地组装,更有效地打包。随着累积产出的增加,规模经济和学习的综合效应被称为“经验曲线”。这表明,假设所有公司都在同一条曲线上运营,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公司将通过经验曲线效应拥有成本优势。
但是,对于采用新技术的公司来说,转向新技术可以降低经验曲线效应,使他们能够超越更传统的公司,从而获得成本优势,即使他们的累积产出可能更低。
产能利用率
由于无论工厂是满负荷生产还是零负荷生产,都必须支付固定成本,利用率不足会产生成本。未充分利用的产能会推高单位生产成本。因此,更高的产能利用率确保了更低的单位生产成本,并创造了成本领先地位。
联系
这些指标描述了某些活动的成本如何受到其他活动的执行方式的影响。例如,改进质量保证活动可以降低售后服务成本并创造成本领先优势。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活动也与公司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并影响公司的成本。例如,供应商引入JIT配送系统,降低了公司的库存成本。分销商可以通过仓库选址决策来影响企业的物流成本。为了利用这种联系,公司可能需要相当大的议价能力。
相互关系
与其他业务部门分担成本是潜在的成本驱动因素。分担研发、运输、营销和采购的成本可以降低成本,还有助于建立成本领先地位。
集成
整合和去整合都会影响成本。拥有实物配送手段,而不是使用外部合同,可以降低成本,创造成本领先地位。所有权可以让生产商避开有相当大议价能力的供应商或客户。所有权还增加了控制权,这可能会提高分配效率。
去整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通过使用许多小供应商,一个公司可以处于一个强大的地位,以保持低成本,也保持高度的生产灵活性。
时机
先行者和后来者都有降低成本的机会。对于先行者来说,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在顾客心目中树立品牌通常成本更低。他们还能获得廉价或优质的原材料和地点。市场的后来者有机会购买最新的技术,避免高昂的市场开发成本,从而创造成本领先地位。他们还可以避免先驱者在为产品建立市场时所犯的代价高昂的错误。
政策决定
公司有很多影响成本的自由裁量政策决定。产品宽度、服务水平、多样化程度、渠道决策等都对成本和成本领先有直接影响。必须注意不要降低对客户价值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的成本。
位置
工厂和仓库的位置通过不同的工资、物流和能源成本来影响成本。靠近客户的位置降低了出站分销成本,靠近供应商的位置降低了入站分销成本,创造了成本领先优势。